1/5、大家希望用奇招来逆转,这是错的

“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,……我们第二季度出货2316万部,环比增长70%,重返世界前五。”


雷军1


这是雷军在8月17号发的一篇名为《小米如何成功逆转》的文章中的一段话,他称之为小米“又创造了一个奇迹”,就是他之前说的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,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,除了小米”。

其实吧,看看OV的增长势头,想想华为的稳健,现在说小米成功逆转,为时过早,但对比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大溃败,对比没落的昔日王者诺基亚、HTC,雷军确实不容易。


雷军2


小米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,还是近两年消费者的结构的巨大变化,智能手机的增量市场从一二线城市转到了三四线,从线上转到线下,死守终端渠道的OV等来了春天,线上线下全面开花的华为稳守第一。

那些来不及转身的大部分对手,包括小米,就只能望梅止渴了。

“逆袭”这两个字,除了领先者,人人都想要,但用雷军的话来说,“大家希望用奇招来逆转,这是错的”。

什么是对的呢?

“守正比出奇更重要”。

2/5、为什么小米不能卖得贵一点?

之前看过一篇采访,有记者问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“有没有让您觉得比较困惑或者痛苦的时候”,他说:

“苦恼就是,老有人为你担心,整天说要给你支招,说小米不行了,然后要找你聊天。”

回顾这两年,所有分析小米为什么失败的文章都在支招,其实就是两招:先是要小米学华为,后是要小米学OV。

学华为干嘛呢?进入中高端市场。学OV干嘛呢?提高对线下渠道的控制。


雷军3


这两招都有一个共同点,要提价,要提升毛利率。

《国际电子商情》的首席分析师孙昌旭说,他每回见雷军,都建议把小米手机卖贵一点,提升品牌形象,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提升渠道的积极性。

卖贵点儿就能提升品牌形象?这就好像以为到国外留学一圈,回头就能拿高薪一样。

众所周知,小米当年是打着“高配低价“的旗帜进入手机市场,一路冲上出货量No.1。

又要高配,又要控制成本,小米的代价就是“整体上的平庸”,没有打动人的特色,但也圈了一群很有特色的米粉,主张“手机不是用来装逼”、“配置性能决定一切”。

这个策略用久了,就成了品牌价值的核心,轻易不能打破。


雷军4


雷军很懂小米的用户,每回上旗舰新机型,总要在媒体上放风,这回要上3000、上4000,但发布会上PPT一打:2499!这就是在不断强化“高配低价”这个品牌核心。

小米下了大决心和血本做了MIX全面屏,既然是概念机,完全可以定到5000元,最还是落在3499——宁可被骂,也不能破坏品牌认知。

就像雷军说的:“按照这样的定价策略(高配低价)如果要4000元以上,除非镶嵌一颗宝石”。

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:“把产品做好做便宜,让用户不要思考,买东西的时候不看价钱,这样的销售效率才能做到最高。”

我用过三款小米手机,最烂的小米3,一充电变成“电熨斗”,半年就坏了,但在换机时,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继续留在小米阵营,不为别人,就为相信小米是“购买效率最高”的产品。

品牌形象是消费者认知的“最大公约数”,轻易不会变化。“提升品牌形象”这句话,绝对是广告传播界的大忽悠。

3/5、为什么小米不能走OV模式?

再说说小米该不该学习“高定价高毛利高渠道补贴”的“OV模式”的问题。

这倒是非常现实的问题,毕竟90%的手机还是在线下实体店卖掉的,就算是首先打出互联网模式的小米,线下也占了一半的销量。

OV的渠道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,当“中华酷联”为运营商定制千元机时,OV在重组步步高留下的终端;当“小米”凭借互联网模式横扫手机市场时,OV还在精细化铺渠道。

OV模式的本质是“精细化的终端布局、激励手段、团队建设”,这种古老而有效“人海战术”,互联网企业反而非常不适应,就像BAT做不了团购、外卖、打车、共享单车。


雷军5


就算是学习能力爆棚的华为,当年很容易地把小米模式copy到荣耀上,但也学不了OV模式。

更重要的是,小米在线下遇到的问题,不是渠道控制力的问题,而是产品方向的问题。

很多人(包括我)以前对OV总有一种偏见,认为它不过是骗骗那些不懂手机的四五线消费者。

直到有一回,我在浙东某小镇上,被热情的OPPO销售员拉进店里,亲手从盒子里拿出一台R9(还是R9s?),为我打开,并送到我的手上时,我瞬间明白了,为什么它会成为2016年最火的机型。

OPPO的特点是强化那些在第一次接触时特别容易被消费者感知的卖点,比如,触摸的手感、相机的体验、甚至开机画面所表现的屏幕特质,这样一来,促销员就很容易说服那些想买2000价位手机的消费者,硬生生地提升500元的预算。

雷军6

小米的体验则完全相反,发布会上跑分的那一瞬间是燃点,然后小米营销的重点就是要把“性能怪兽”的话题传播热度一直到维持到正式开售,直到你下一单的那一刻。

同样是以营销为引擎的企业,基因却大不相同。如果说OV是为了面对面推销而生的产品,那么小米就是“为跑分而生”的手机,大家彼此彼此。

“为跑分而生”的手机,天生就是为了满足性能配置类网络传播话题而设计“科技宅男”,不可能成为整个手机大卖场里的“第一眼美女”。

想学OV?你不想想OV当年为什么不学小米呢?学习是一件很危险的事,尤其是在困境中,你很可能在学习中迷失自己本来的优势。

小米上半年回归前五名,如果仔细分析上榜机型,口碑很好的小米6刚刚上市,被称为 “黑科技”的小米MIX,供应量有限——仍然是那几款红米在贡献销量。

雷军在文中重点讲了创新,但包括“小米之家”的新零售模式、小米硬件生态链,等等,都和手机业务无关。


雷军7


小米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小米,但小米手机仍然是之前那个小米手机。

一个巨头企业的衰退是很可怕的事,上升的时候,有多顺,下降的时候,就有多背。那么大的研发生产团队、那么多上下游合作渠道,会一下子从以前的资产变成负担,一点点压垮你。

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雷军能够让小米手机走出衰退的泥泞,尤其是在“要不要坚持高性价比”这件事上,雷军顶住了所有人的质疑,是相当不容易的。

除了小米硬件生态链的提前布局,除了管理上的“补课”,更重要的原因就是——保持核心竞争力不动摇。

用雷军的话说:“遇到困难一定是某个基本功出了问题,守正比出奇更重要。其实企业都是被自己击败的,只有当你守正了,立住之后至多是好一点差一点,然后你再想奇招怎么胜出。”